南山中学“百年党史周周讲”第四讲

2021-05-20

为隆重纪念建党100周年,展现南山党员昂扬奋进、力争上游的精神风貌,引导和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在学校“十四五”建设时期高质量发展中再立新功,学校党委决定开展纪念建党10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之“百年党史周周讲”。“百年党史周周讲”活动以“百年党史周周讲,中华民族站富强,万名师生同场学,圆梦今朝精神扬”为主题,在每周升旗仪式上由一名党员教师结合南山特点和现实发展需要,对百年党史进行历史性剖析、现实性引导。

本周,党员教师李才银为全体师生带来“百年党史周周讲”第四讲《成渝铁路   新中国建设史上第一个奇迹》。

微信图片_20210520162802.jpg

党史讲述人简介

     李才银,中共党员,绵阳南山中学校团委副书记,荣获绵阳市青年党建知识竞赛特等奖、绵阳市中小学生防疫主题班会特等奖,被授予“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干部”“南山中学优秀青年教师”“南山中学优秀教育工作者”“南山中学优秀共产党员”等荣誉称号。


成渝铁路   新中国建设史上第一个奇迹


老师们、同学们:

大家早上好。今天的党史周周讲,我想给大家讲一讲路。有这么一条路,从清末到民国,西南人民盼了近半个世纪,也没见着一寸铁轨。新中国成立后,共产党人只用两年就完成了铁路通车。这就是被称为新中国建设史上第一个奇迹的成渝铁路。

微信图片_20210520163027.jpg

“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。”这片土地上的人们,千百年来一直梦想能打通天堑,畅游神州。1903年,四川总督上书奏请自办川汉铁路,川蜀民众踊跃认股。1911年,清政府宣布“铁路国有”,转而卖给英、法等国,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由此爆发,成为辛亥革命导火索。后来,国民政府重启成渝铁路,但直到新中国成立,成渝线依旧是地图上的一条虚线,四川百姓的出山梦依旧遥远。

共产党没有让人民继续等待。开国大典后不久,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邓小平主持召开会议,决定兴建成渝铁路。报告得到中央批准,成渝铁路成为国家战略。

微信图片_20210520163050.jpg

1950年6月铁路动工,四川各界群情振奋。新中国刚刚成立,百废待兴,还面临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,要修铁路谈何容易。有人问,铁轨、枕木、机车从哪来?

“依靠地方,群策群力,就地取材,修好铁路!”党中央的指示明确有力。鞍山的钢锭、上海的钢梁、武汉的机车,源源不断运到四川。铁轨、螺丝钉、炸药、水泥等材料,全部自制。全川人民踊跃捐献枕木,青年献出做新床的木料,老人献出做寿棺的方材,有人还献出了珍藏多年的樟木和楠木,全川百姓共献枕木129万根。

“困难的问题,必须要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,逐步求得解决。”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遵照邓小平在铁路开工典礼上的讲话,将修建铁路的过程,变成将党的政策在群众中生根开花的过程。饭不够吃,党员先放下碗;工棚地下回潮,党员把稻草让给民工;发生塌方,党员让民工先出洞口,自己最后出来;隧道里放炮后,常常硝烟未散,党员就带着工人就冲进去干活……

好的党员干部带出了好的筑路队伍,经过全体筑路工人夜以继日的奋战,1952年7月1日,在中国共产党成立31周年之际,500余公里的成渝铁路全线通车。沿线人民兴高采烈,老百姓的欢歌笑语,充分表明共产党办了一件深得民心的大好事。

微信图片_20210520163150.jpg


当年,中国共产党在修建成渝铁路中展现的强大组织能力,让人们相信,跟着共产党走,生活会越来越美好。而我想,这背后的精神品质特别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究。

团结一致,是走向幸福的第一种精神。当年的筑路工人本质上是一个理想信念的共同体,一心为“早日通车”的共同目标而日夜劳动,正是这样的团结一致,才能以极高的效率将铁路修筑完工。

艰辛探索,是走向幸福的第二种精神。这是一条浸透十余万人民血汗的拼搏与贡献之路,凝结着广大人民群众不懈的追寻和期盼。

执着坚守,是走向幸福的第三种精神。“山再高,往上攀,总能登顶;路再远,走下去,定能到达。”坚持不懈,永不放弃地努力,终究实现了四川人民盼了半个世纪的夙愿。

团结一致、艰辛探索、执着坚守,中国共产党从未因挫折而放弃,也从未因艰苦而停止前进的步伐。






阅读3896
分享